Page 53 - 水泥科技2022-1
P. 53
水泥科技 STC
和 E 情况下的生料分解率达到了 85%以上,分别为 86.7%和 87.5%。根据这里的分
析可知在实际生产中推荐 A 和 D 这两种结构分布的分解炉。
图 5 沿 Y 方向(炉高)CaCO3和 CaO 平均质量分数
对预分解炉内 NOx分布的研究也有助于炉内氮氧化物减排措施的实施。在水泥
窑系统中,NOx 的来源主要为燃料型和热力型型两种。瞬时型 NOx 是在过剩空气系
数小于 1 的富燃料情况下才会生成,因此在保证煤粉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可以忽略
[9, 10]
。图 6 为五种情况下沿炉高方向 NOx平均浓度分布线图,分析 A 情况可知,在
Y<8 m 时,NOx 浓度迅速升高,这是由于下部煤粉管进入的煤粉在高温烟气作用下
迅速升温并燃烧,产生了较多的燃料型 NOx,同时炉温的上升也会导致部分热力型
NOx的生成,但由于生料分解的吸热效应,高温区温度相对较低,因此还是以燃料
型 NOx占主导地位。在 Y=8 m 到 Y=15m 之间,NOx平均浓度曲线出现峰值,最高可
达 1300 ppm,这是由于上部煤粉管位于 Y=6.5 m 处,此处煤粉进入炉内在三次风
提供的 O2下充分燃烧,继续伴随着 NOx的产生,因此在 Y<8 m 时 NOx的浓度一直增
大。在 Y>15 m 后有所下降,最终在近出口处 NOx浓度基本接近一定值,这说明在
进出口处流场逐渐保持稳定,NOx 浓度梯度逐渐减小,这有利于对 NOx 定量减排措
施的实施。此外,对比其他四种情况下的 NOx浓度分布,大家发现近出口处 NOx平
均浓度相比 A 情况下都呈降低趋势。这说明三次风管上移、生料管的下移都对炉
内 NOx浓度影响较大。煤粉的燃烧分为两个阶段,即挥发分的释放和焦炭的燃烧,
而燃料型 NOx的主要来源为挥发分燃烧产生的,焦炭和挥发分的燃烧都需要氧气的
参与。煤粉燃烧所需氧气主要由三次风提供,因此三次风管的上移改变了氧气的
分布。此外,该模型中三次风管具有偏心结构设计,这使得三次风引起的旋流作
51 2021.No.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