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5 - 水泥科技2022-1
P. 55

水泥科技  STC
           和炉内高温区随之上移,这说明煤粉与来自三次风中的氧气接触延迟,煤粉燃烧


           延时。随着上部生料管下移,生料与煤粉主燃区域靠近,生料进入后的分解系热

           效应和对煤粉粒子的包覆作用使得炉内高温区域缩小。此外,对不同情况下沿炉


           高方向的 NOx平均浓度曲线分析可知,三次风管的上移和上部生料管的下移都使炉

           内 NOx浓度呈下降趋势。不同情况下炉出口处的 NOx 浓度稳定,这有助于 NOx 减排

           措施的实施。此外,结合不同情况下预分解炉的生料分解率,综合考虑在实际生


           产中选择 A 情况下的三次风与生料分布比较合理。




           摘自《水泥》2021 年第 9 期





           参考文献:

           [1]  梅书霞,谢峻林,何峰,等. DD分解炉燃烧与分解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[J].  化工学报. 2013, 64(03): 897-905.
           [2]  张凯,厉惠良,陶从喜,等.  分解炉三次风管结构优化研究[J].  水泥技术. 2015(03): 33-37.
           [3]  陈作炳,汤帅,项勤. DDF分解炉煤粉燃烧与生料分解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[J].  现代机械. 2016(06): 45-48.
           [4]  周元,彭钟钟,黄良沛.  水泥分解炉运行参数预测模型[J]. 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. 2010, 15(06): 86-90.

           [5]  张建良,王广伟,邢相栋,等.  煤粉富氧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[J].  钢铁研究学报. 2013, 25(04): 9-14.
           [6]  李振山,陈登高,张志,等.  煤粉燃烧中NO_x的预测:参数数据库及CFD实践[J].  煤炭学报. 2016, 41(12):
           3142-3150.
           [7]  冯云,陈延信.  碳酸钙的分解动力学研究进展[J].  硅酸盐通报. 2006(03): 140-145.
           [8]  卢尚青,吴素芳.  碳酸钙热分解进展[J].  化工学报. 2015, 66(08): 2895-2902.
           [9]  吕君英,龚凡,郭亚平. 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反应机理研究[J].  工业催化. 2006(01): 40-45.
           [10]  金维平.  燃料型NOx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措施[J].  中国科技信息. 2005(22): 20-29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1.No.4
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   55   56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

 

 

 

 

 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